王毅,男,1960年12月出生,大專學歷。1980年參加工作,曾先后從事過不同行業的工作。

1994年受命于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常州金莎混凝土有限公司籌建小組領導成員之一,參與組建該企業,開始進入全新領域的工作。公司成立后作為主要負責人一直主管公司的內部管理和生產經營工作。在十二年的風雨歷程中,通過自身和公司員工的努力,使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社會信譽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職工收入逐年增長。
他,能認真學習,學以至用。在公司組建之初,該行業的一切對于他來說可謂是一個全新和陌生的領域,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如何從管理上盡快規范,讓生產經營走上正軌是擺在其面前的迫切問題。他只能在工作中邊學習邊摸索,沒有現成的經驗,就自己探索。設定幾個方案、幾種結果,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改進。積累經驗后,再聽取各方意見,凡對企業有利的想法和辦法他都認真虛心接受,并加以消化吸收,在不斷改進、總結、提高的基礎上,公司逐步形成了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管理模式。即:企業不能只靠家長制式的強制性制裁和目標壓制式管理來達到目標,管理的長久動力應來自如何充分發揮和調動各崗位職工的個人優勢和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在業務知識方面,他主動認真、虛心向專業人土和有經驗的同志學習,同時通過其它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學習、積累相關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平時他經常深入工地,掌握、了解現場第一手資料,有針對性地及時解決、處理現場發生的一系列生產、施工問題。這么多年以來,他沒有星期天和休息日,更沒有具體的上下班時間,一切都以工作需要為重。因為他知道,越是在困難時期,越要以身作則。他堅信改變不了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已;改變不了事實,但是可以改變行動。所以只有更多地親臨生產、施工現場,更多地了解情況,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方法,為大家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贏得員工的認可。經過幾年的努力,他逐步從對該行業的不了解到了解,再到目前有了一定的熟知認識。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本企業特色的內部管理、質量控制、技術服務體系。公司目前除能向市場供應普通混凝土外,還能生產膨脹、纖維、輕骨料、水下、抗低溫、耐熱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在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生產用機械設備大多數是二手進口設備。面對機械設備型號雜,規格多不統一,并且沒有任何可作參考的技術資料狀況下,設備一旦發生故障,購買配件和進行維修都十分困難。客觀現實和設備狀況使他沒有任何的退路和選擇余地。要保證生產,就必須使設備能運轉正常,在困難面前只有迎難而上,想辦法解決困難才有出路。一方面,他利用自己略懂機械設備的優勢,團結公司設備維修管理人員,刻苦分析鉆研,虛心向他人學習,積極收集各方信息和資料,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幾年間僅收集整理的設備維修資料、結構、配件圖就有幾大本,正是因為不懈的努力,才使公司的二手進口設備能連續8年保持運轉正常,甚至有的目前還在使用。二是他能積極開拓新的思路,對設備的結構及配件中有國產配件能代替的盡量使用國產配件代替,能改造的盡量改造,這樣既能解決配件采購困難帶給維修的不便,同時也節約了資金、時間和維修成本。幾年間公司在諸多對設備等方面的技術改造及維修方案,經過實踐證明確實可行,有的反而被設備生產廠家采納運用。
1999年在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漸好時,公司又面臨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化和公司需重新選址另行建設的問題。當時擺在面前的最大問題是資金的短缺和新廠區的建設以及新、老廠區生產的順利銜接。這斷時期,他頂住了精神壓力和體力的透支,團結和帶領公司全體員工,發揮各方面的長處和優勢,對能搬遷的設備盡量搬遷。廠區建設方案在進行各方反復討論和論證下,力求使方案最優化,設計更合理,所需費用最節省。在不影響老廠區的生產、又加快新廠建設的同時,通過合理的精心按排,所有工作都錯時交叉進行。在那些日子里,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難題,他也曾痛苦、怨恨過,太辛苦了,有時真不想干了。但想到企業的未來,職工的利益,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看到同樣在辛苦工作的職工及他們對他信任的目光時,他常常默默地告訴自己,不能停下來,他必須責無旁貸地挑起這副擔子、負起責任。經過努力和付出,最終,公司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老廠區的搬遷和新廠區的建設、投產工作,使企業在本行業中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得到了社會和有關部門的好評。企業開始逐步走上正軌后,生產經營也逐步有了可喜的起色,這時他感到了無比的欣慰和感慨,正是“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有真感受。
作為國有控制企業的領導,他充分認識到,在目前新的形勢下,探討企業的發展優勢是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新課題。為此,他和公司領導班子做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探討工作。抓住機遇,搶占市場份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降低成本,提高社會信譽度,則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職工責任感,發揮主人翁精神更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在擺正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的同時,積極為職工著想,為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幾年來公司在效益增長的同時,不忘職工收入的逐年增長和提高,公司連續幾年在同行業中職工年均收入水平均名例前茅,職工流動人數也是最低的,這從根本上保證了本企業職工隊伍的穩定性,也為公司提高產品生產質量提供了有效保證。同時,近幾年來公司在搞好生產經營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積極為貧困地區捐資捐物,奉獻愛心。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公司在他領導的團隊努力下,生產業績和經濟效益不斷增長。近幾年來,公司產量每年都以大于15%的速度增長,單位可比成本每年均下降2-3%,公司年人均上交給國家的各項稅費均在3萬元以上。職工收入人均增長大于5%,主要骨干崗位增長大于10%。他本人也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生產工作者”。公司在取得社會信譽的同時,也取得了許多榮譽。公司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行業最佳單位”、“重合同守信用單位”、“質量管理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為適應市場的需求,競爭的需要和提升產品質量,加強內部質量管理和控制,2004年初公司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并且公司在多年的行業評比中得到了上級的表彰和好評。
當今,企業還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新的挑戰,作為公司領導,他將義不容辭地站在最前沿。他堅信,只要敢于迎難而上,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的能動性,只要擺正國家和企業的關系,把職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就沒有什么戰勝不了的困難。為了企業的發展,為了廣大職工的利益,他將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把一切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