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水泥巨頭Holcim集團近日表示公司在未來將更加重視中國市場,并表示集團在中國區的利潤在未來幾年會有所改善。據法國媒體報道,Holcim確認了預測目標且公布了與預期相近的業績情況,公司2012年上半年收入達到103.57億瑞士法郎,增長了2.1%,同比增長了5.8%。集團自今年以來水泥銷售量同比增長了3.8%,但骨料銷售量下降了8.2%,預拌混凝土銷售量下降了2.7%,瀝青混合料銷售量下降了15.9%。集團認為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興市場以及俄羅斯和阿塞拜疆市場的需求將有所增長,且比其在美國的發展前景更好。歐洲市場情況的惡化給集團的盈利造成一定的影響,目前集團正努力拓寬一些新興市場來拓展海外業務。
Holcim目前是華新水泥第一大股東,盡管中國國內水泥市場產能過剩嚴重,市場呈現低迷態勢,但Holcim表示將在今年年底再次注資華新水泥,將所持股份提高至42%。華新水泥副總裁Ian Riley說到:“我們已經看到中國經濟放緩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影響,今年要實現30%的銷售增長是很困難的,但并不是不可實現的。目前當務之急是繼續支持華新水泥的發展,特別是希望把華新發展成為一個環保節能型的水泥企業。我們可以預先處理并加以利用一些廢棄物,使用它們來替代煤炭、天然氣或石油作為生產水泥的燃料。”
Ian Riley認為新建焚燒爐不但可以在水泥行業中發揮很好的協同處理作用,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政府污染處置問題,改善和清潔城市環境。華新水泥目前除了近40個水泥廠,已有6個聯合加工廠,Ian Riley表示到明年的這個時候,華新水泥擁有的聯合加工廠將擴大到大約10至12個。
根據中國“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中國國內將增加10%左右的聯合加工生產線。目前中國國內經濟放緩導致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萎縮,水泥市場供大于求,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表示:“如今水泥行業的黃金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正處于最艱難的時刻,未來中國水泥的發展道路必將是朝著環保可持續方向發展的。”
8月15日,華新水泥武漢首個市政污泥生態處置項目建成投產。據悉,該項目污泥處置規模為300噸/天,總投資3000余萬元,占地僅3畝,項目建成投產后可消納武漢市1/3的市政污泥量。項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通過對污泥的深度脫水處理、水泥窯余熱烘干、入窯焚燒等工藝,使污泥中的熱值被充分利用,不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成功實現了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與傳統的的填埋、堆肥等方式相比,該技術具有占地面積小、投資省、處置徹底無殘留等優勢,符合武漢市發展循環經濟、實現清潔生產的指導原則。
Holcim目前是華新水泥第一大股東,盡管中國國內水泥市場產能過剩嚴重,市場呈現低迷態勢,但Holcim表示將在今年年底再次注資華新水泥,將所持股份提高至42%。華新水泥副總裁Ian Riley說到:“我們已經看到中國經濟放緩給整個行業帶來的影響,今年要實現30%的銷售增長是很困難的,但并不是不可實現的。目前當務之急是繼續支持華新水泥的發展,特別是希望把華新發展成為一個環保節能型的水泥企業。我們可以預先處理并加以利用一些廢棄物,使用它們來替代煤炭、天然氣或石油作為生產水泥的燃料。”
Ian Riley認為新建焚燒爐不但可以在水泥行業中發揮很好的協同處理作用,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政府污染處置問題,改善和清潔城市環境。華新水泥目前除了近40個水泥廠,已有6個聯合加工廠,Ian Riley表示到明年的這個時候,華新水泥擁有的聯合加工廠將擴大到大約10至12個。
根據中國“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中國國內將增加10%左右的聯合加工生產線。目前中國國內經濟放緩導致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萎縮,水泥市場供大于求,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表示:“如今水泥行業的黃金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正處于最艱難的時刻,未來中國水泥的發展道路必將是朝著環保可持續方向發展的。”
8月15日,華新水泥武漢首個市政污泥生態處置項目建成投產。據悉,該項目污泥處置規模為300噸/天,總投資3000余萬元,占地僅3畝,項目建成投產后可消納武漢市1/3的市政污泥量。項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通過對污泥的深度脫水處理、水泥窯余熱烘干、入窯焚燒等工藝,使污泥中的熱值被充分利用,不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成功實現了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與傳統的的填埋、堆肥等方式相比,該技術具有占地面積小、投資省、處置徹底無殘留等優勢,符合武漢市發展循環經濟、實現清潔生產的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