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7年底,濟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并通過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驗收;到2020年,濟南將完成95.5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任務。據了解,這是山東省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近日,山東省住建廳發布了該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海綿城市建設和黑臭水體整治任務。
2015年底,濟南市成為首批16個國家海綿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在大明湖—興隆片區的39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試點區域進行海綿改造。截至2015年底,濟南建成區面積達392平方公里,試點區域面積在全市建成區的比重僅占十分之一。根據濟南今年出臺的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將在全市范圍啟動海綿城市建設。到2020年年底前,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0年年底前,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末,全省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總面積達1588平方公里,總投資317億元,城市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17年年底和2018年年底,濟南市、青島市分別通過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驗收,并形成典型示范經驗向全省推廣。其中,濟南海綿城市建成區域面積要達到95.5平方公里,總投資額達19.1億;章丘、平陰、濟陽、商河也要完成總面積逾25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任務。
在黑臭水體整治方面,到2017年年底,濟南市、青島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其中,濟南要完成31條、共計44.5公里的黑臭水體整體工程。此外,在排水防澇設施建設上,到“十三五”末,各城市新建或改造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要達到國家城市防洪排澇標準,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心城區的重要地區雨水管道設計暴雨重現期大于5年一遇標準,河道防洪標準達到50-100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