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ASTM C 1202 的方法對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混凝土抗Cl-的滲透能力隨水灰比降低而提高,但水灰比降低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能;FA、SF的摻入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抗Cl-滲透能力,在一定范圍內隨FA摻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滲性能提高; FA與SF復合配制的混凝土抗Cl-滲透的能力較好,在相同礦物摻合料摻量的條將下,SF與FA雙摻比單摻FA對提高混凝土抗Cl-滲透能力效果都好,所以,適量的SF與FA雙摻是提高抗Cl-滲透混凝土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混凝土,滲透性,氯離子,礦物摻合料
1.引言
氯離子入侵是引起混凝土中鋼筋銹蝕的重要原因,往往決定了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壽命,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問題[1]。傳統混凝土抗滲性的試驗測試采用GBJ82-85 方法,但該方法不能適應現代混凝土(特別是高強、高性能混凝土)滲透性的評價。當混凝土密實程度較高時,傳統的檢測方法難以評價其滲透性,如在水滲透檢測方法下滲水高度很小甚至不滲水的混凝土,氯離子等促使鋼筋發生銹蝕的有害介質卻能在其中傳輸。
目前評價Cl-在混凝土中滲透的方法很多,包括自然遷移的方法、電遷移的方法等等,其中ASTM C 1202 (AASHTOT277)由于被定為標準,也就成為具有權威性的方法,并被廣泛應用。但是,由于各種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所以這兩種標準方法的使用范圍應與在與長期氯化物滲透試驗方法(如AASHTOT 259)之間建立起相關性的混凝土中,并要謹慎使用試驗結果,特別是用于質量控制和驗收時,應定性地使用表3 中的幾個級別,也就是說,用ASTM C 1202(AASHTOT277)標準所測的混凝土6h庫侖電量作為各種不同混凝土之間的定性比較的效果要好于定量比較的效果[2,3]。之所以推薦定性而不是定量評價,原因之一是影響混凝土導電量的因素與影響其Cl-滲透性的因素并不完全相同,有時差別還很大[2]。本文通過試驗研究了水灰比、粉煤灰、硅灰和齡期等因素對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的影響,以期定性的配制出具有高抗氯離子滲透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
2. 原材料及試驗方法
2.1 原材料
砂:湖南湘江河砂,中砂,細度2.7,級配合格;石子:湖南長沙市郊產5~25mm 碎石,壓碎指標7.8%;減水劑:湘潭市潭建減水劑廠,TJ 系列高效減水劑;水泥:P.O 42.5(普硅) 湖南湘鄉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粉煤灰:湖南湘潭電廠I 級粉煤灰,硅灰:西北鐵合金廠生產;水泥、粉煤灰和硅灰化學成分見表1,混凝土配合比見表2。
2.2 試驗方法
本試驗采用ASTM C 1202 直流電量法[4]。根據配比先成型150mm×150mm的試塊,標準養護,然后切割成Ф100mm×50mm混凝土試件,按照ASTM C 1202 方法測試其6 小時通過的庫侖電量。
3 試驗結果及討論
3.1 水灰比的影響
不同水灰比對混凝土抗Cl-滲透的影響見圖2 所示。由圖2 可知:隨著水灰比降低,混凝土6h庫倫電量降低,水灰比由0.5 降為0.3 時,混凝土6h庫倫電量減少了2.28 倍。試驗結果說明降低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抗Cl-滲透性能[5,6]。這是因為水灰比降低,混凝土中自由水量減少,混凝土孔隙率降低,密實程度提高。但當水灰比降至0.3 時,混凝土6h庫侖電量位于1000~2000 庫侖之間,Cl-在混凝土中的滲透性據表3 評價為“低”等,且0.3、0.35、0.4、水灰比的6h庫侖電量都在1000~2000 庫侖之間,這說明單純采用降低水灰比的措施并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抵抗Cl-滲透能力,即抵抗Cl-滲透的等級仍未改變。有研究表明[7]:當水灰比低于0.3 時,混凝土擴散系數對水灰比變化不敏感。
3.2 粉煤灰摻量的影響
圖3 為粉煤灰摻量對混凝土抗Cl-滲透性的影響。由圖3 可知:粉煤灰等量取代部分水泥能較大幅度降低混凝土6h庫侖電量,且隨粉煤灰摻量增加(20%~40%),混凝土6h庫侖電量呈遞減趨勢,較不摻粉煤灰的混凝土抗Cl-滲透能力提高1~2 個等級。粉煤灰摻量由0增加到40%時,6h內通過混凝土試件的庫侖電量呈明顯的降低,即抗Cl-滲透的能力顯著增強,這主要因為粉煤灰的密實填充效應和火山灰效應,降低了混凝土孔隙率以及改善了孔隙特征,有效地延長了毛細孔通道,從而提高粉煤灰混凝土抗Cl-滲透性能[9]。另外粉煤灰摻量達到60%時,粉煤灰混凝土28d抗Cl-滲透的能力有所下降,這主要是因為粉煤灰摻量較大時,28d水泥水化程度仍較低,經過測試粉煤灰摻量為60%的混凝土28d時,水化程度僅為34%,二次水化反應進行比較緩慢,混凝土中還有大量未水化的粉煤灰顆粒,混凝土內部結構不夠密實,因此混凝土抗Cl-的滲透性能有所下降,但比不摻粉煤灰的混凝土,其抗Cl-的滲透能力還是要高出一個等級。
3.3 硅灰的影響
圖4 為硅灰對混凝土抗Cl-滲透性的影響。由圖4 可知,硅灰的摻入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抗Cl-滲透的能力。當硅灰摻量僅為5%時,混凝土的抗滲等級就已將到表3 的“極低”。這可能是因為硅灰是一種極細小的顆粒,在水泥水化過程中能生成穩定具有膠結能力的水化硅酸鈣凝膠[8]。硅灰等量取代部分水泥后可以提高混凝土硬化水泥漿基體的密實性能及改善混凝土漿體與骨料之間的界面區[1,9]。在硬化混凝土中,由于硅灰幾何形狀和尺寸的特殊性,使得它能有效地填充水泥顆粒間空隙,從而使水泥顆粒堆積更緊密、分布更均勻。同時由于火山灰作用將水泥水化生成的Ca(OH)2晶體轉化為C-S-H凝膠,進一步改善混凝土的密實程度。硅灰摻入可以顯著減少界面區的泌水,密實堆積在骨料表面,防止Ca(OH)2大晶體的增長。與不摻硅灰的混凝土相比,界面區晶體量和孔隙率均減少,孔隙率梯度幾乎消失。界面區Ca(OH)2晶體、鈣礬石和孔隙數量減少,結構主要組分是密實的C-S-H凝膠,界面區結構和基體的密實度相同,界面區厚度也變小,所以摻硅灰的混凝土界面過渡區性能因微細粉末填充作用而得到較好的改善。
3.4 硅灰與粉煤灰復合對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的影響
圖5 為硅灰與粉煤灰復合對混凝土抗Cl-滲透性的影響。由圖5 可知:在礦物摻合料總量相同的情況下,硅灰與粉煤灰復合的混凝土較單摻粉煤灰的混凝土,混凝土6h庫侖電量降低;在硅灰摻量一定的條件下,硅灰與粉煤灰復合的混凝土較單摻硅灰混凝土,混凝土6h庫侖電量下降,這說明硅灰與粉煤灰復合是配置是配制高抗Cl-滲透混凝土的有效途徑之一。硅灰摻量為10%,粉煤灰摻量為10%、20%、30%的混凝土,比硅灰摻量為5%,粉煤灰摻量為15%、25%、35%的混凝土6h庫侖電量分別降低1.33 倍、1.24 倍、1.45 倍。無論是5%還是10%的硅灰與粉煤灰復合,當粉煤灰摻量較小時(小于20%),混凝土6h的庫侖電量下降的都不太明顯,這說明適量的粉煤灰與適量的硅灰復合使用時,粉煤灰與硅灰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配制出抗Cl-滲透能力較強的高性能混凝土。
試驗還比較了礦物摻合料總量對混凝土抗Cl-滲透性的影響,見圖6 所示。由圖6 可知,單摻FA、5%SF與FA雙摻、10%SF與FA雙摻的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總量均為20%、30%、40%,但是其抗Cl-滲透性的能力高低卻是,10%SF與FA雙摻的混凝土最好,5%SF與FA雙摻次之,單摻FA最差,這也進一步說明了,適量的SF與FA雙摻是提高混凝土抗Cl-滲透性的有效方法。
3.5 齡期的影響
圖7 為齡期對混凝土抗Cl-滲透性的影響。由圖6 可知,隨著齡期的增加,兩種混凝土6h的庫侖電量都下降, 28d、56d時空白混凝土6h庫侖電量較3d下降了2.22 倍和2.56 倍;28d、56d時粉煤灰混凝土6h庫侖電量較3d下降了6.14 倍和9.68 倍,可見粉煤灰摻量為30%的混凝土6h的庫侖電量隨齡期下降的趨勢比空白混凝土要快。粉煤灰混凝土3d時庫侖電量比空白混凝土3d的庫侖電量大的多,這主要是因為,在水化早期粉煤灰的火山灰效應不明顯,粉煤灰幾乎不參加水化反應,膠凝材料的水化程度較低經測試只有33.1%,因此混凝土中的水化產物較少,孔隙率較大,抗滲能力較差。而空白混凝土3d的水化程度較粉煤灰混凝土的大經測試已有46.01%,相對來說混凝土中的水化產物就多,這樣3d時空白混凝土的6h庫侖電量比粉煤灰混凝土的低。但是,隨著齡期的增加,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二次水化反應開始進行,粉煤灰的火山灰效應逐漸體現出來,水化產物增多,混凝土變得密實,能夠較多的結合Cl-,所以28d時粉煤灰混凝土的6h庫侖電量就比空白混凝土少,摻30%粉煤灰的混凝土大約18 天以后,抗Cl-的滲透能力就能夠超過空白混凝土。空白混凝土雖然隨齡期庫侖電量也在下降, 56d時混凝土6h庫侖電量仍然達到了1470.42 C,在表3 評價為“低”等;但是粉煤灰混凝土在56d時混凝土6h庫侖電量只有507.84 C,在表2 評價為“極低”等。這也充分說明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滲能力要大大的優于空白混凝土,且隨時間的增加,這 種優勢將更加明顯。
4 結論
1.降低水灰比能提高混凝土抗Cl-滲透性能,但單純通過降低水灰比并不能配制出抗Cl-滲透能力好的高性能混凝土。
2.在一定摻量范圍內,單摻粉煤灰和單摻硅灰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抗Cl-滲透性能。
3.硅灰與粉煤灰復合配制的混凝土抗Cl-滲透性能較好, 但是要選擇適量的硅灰與適量的粉煤灰復合,FA與SF雙摻是配制高抗Cl-滲透混凝土的有效途徑之一。
4.隨齡期的增加,普通混凝土與粉煤灰混凝土抗Cl-滲透性能都提高,但是粉煤灰混凝土提高的幅度較大。
參考文獻
[1]吳中偉,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2]牛全林,馮乃謙,李崇智. 影響混凝土Cl-導電量諸因素的分析[J].混凝土,171(1) :32~36
[3]路新瀛,王曉睿,張華新.ASTM C1202 試驗方法淺析[J].工業建筑,2004,34(4):89~91
[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lectrical Indication of Concretes Ability to
Resist Chloride Ion Penetration[S]. ASTM C 1202-97
[5]馮乃謙,刑鋒.高性能混凝土的氯離子滲透性和導電量[J].混凝土,2001,145(11):3~7
[6]Byung Hwan Oh,Soo Woo Cha,Bong Seok Jang et al.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having high resistance to chloride penetration[J].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212(2002):221~231
[7]Leng Fanguang Feng Naiqian.An experiment study on the properties of
restance to diffusion of ions of fly ash and blast furnace slag concrete[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2000,30(6):989~992
[8]T.H.Wee,S.F.Wong.A prediction method for long ter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in hardened cement matrix materials[J].
ACI Materials Journal,1997,94(6):565~576
[9] ACI Committee 234.Guilde for the use of silica fume in concrete[S]. ACI234R-96
[10]謝友均,劉寶舉,劉偉. 礦物摻合料對高性能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的影響[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4,1(2):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