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滲混凝土又叫防水混凝土,指在壓力水作用下不發生抗滲的混凝土。本文對抗滲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求和施工要點進行了闡述,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 抗滲混凝土;水化熱;膨脹劑
1 前言
混凝土中摻入適量膨脹型,使混凝土具有微膨脹自應力,在鋼筋限制條件下產生0.2~0.7Mpa的自應力,可以抵消由一混凝土干縮、溫度等引起的自應力,從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滲及抗裂性能,達到了結構自防水的目的,增強了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使大體積混凝土大面積澆筑成為可能。
混凝土中摻入緩凝型減水劑,可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降低由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高的峰值和推遲出現峰值的時間,當混凝土降溫冷縮開始時,其抗拉強度已經增長到足以抵抗混凝土收縮應力的程度,從而可以消除裂縫的產生。
防水混凝土結構在工業及民用建筑中應用廣泛。大量的地下室、蓄水池、地下水泵房、晾水塔等工業及民用建筑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防水混凝土結構具有經濟、耐用等優點,既可以減少大量的鋼材用量,又可以大大的降低工程造價;而且具有防銹蝕、使用年限耐久等大量優越性;因而,防水混凝土在工業及民用建筑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防水混凝土是一種不需要附加任何只依靠混凝土自身的密實性來達到防水目的的防水材料,它不但可以在工程結構中承擔著防水層的作用,而且還可以起到承重和圍護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求具有一定的抗滲能力,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抗壓強度。它主要是通過控制混凝土組成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級配以及摻加適量的外加劑等措施來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減少毛細管通路,從而達到混凝土結構的不透水性。當前建筑行業中,防水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措施是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常用的方法有:骨料級配法、外加劑法和選用適當的水泥品種等。
2對原材料的要求
2.1一般對于大體積抗滲混凝土為降低水化熱,減少混凝土裂縫,宜采用低水化9b,小收縮的礦渣水泥或者粉煤灰水泥。
2.2粗骨料粒徑在考慮泵送管徑以及鋼筋的筋距基礎上,盡可能采用較大粒徑和良好級配的石子,以1-3cm石子為宜,從而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避免混凝土裂縫產生。
2.3外加材料。一般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的UEA膨脹劑(8%~12%),或者HE防水劑(4%~10%).以起到微膨脹作用,從而調節收縮變形產生的混凝土裂縫。另外為避免混凝土裂縫的出現,通常要摻加水泥重量0.5%~3%的緩凝劑,以調節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為減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要摻加適量的減水劑;為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遁常摻入16%~26%的粉煤灰或其它活性摻合料。
2.4水泥 防水混凝土對水泥品種的選擇,在北方一般均要求防水混凝土結構具有抗凍的要求;因而一般要求首先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并應選用摻合料較少的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和粉煤灰質硅酸鹽水泥。當防水混凝土受到侵蝕性介質作用時,則應該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選用水泥。一般來說,防水混凝土結構所用水泥標號不宜低于R32.5。
2.5粗細骨料 防水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均要嚴格加以控制;防水混凝土所用砂、石骨料比較嚴格的要求。防水混凝土用石子的粒徑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宜大于1%,吸水率不應大于1.5%,并且不得含有呈塊狀或包裹石子表面的泥土。防水混凝土宜采用中砂。防水混凝土所用各級骨料,不論從外型、品種、粒徑、級配以及雜質含量、物理機械性能上來講,都對防水混凝土的抗滲性及強度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石子外型的要求必須是組織細密、形狀整齊,其中尤以圓形卵石和方整碎石為佳,砂子要求顆粒勻稱、圓滑,以河砂為優。石子宜選用河卵石,因為卵石顆粒表面圓滑,所拌制成的混凝土拌合料合宜性好易于澆搗密實,抗滲性要比用碎石配制的好。為了保證防水混凝土的抗滲性,在骨料級配中可以摻入一定數量的微細骨料(粒徑.小于0.15mm),來填充混凝土中的微孔,這對混凝土的抗滲性有很大影響,如摻加的適當,不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而且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但是不能摻加過量,過量后反而會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性并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實踐經驗證明,比較適宜的摻加量以占混凝土用總骨料的2.5~8.0%為宜。防水混凝土的含砂率應為35~40%為宜,灰砂比應為1:2~1:2.5。
3施工要點
3.1首先要注意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冬季混凝土入模不低于10℃.春秋夏季入模溫度一般控制在比最高氣溫低2---3℃為宜:并設立可靠的測溫措施;控制混凝土內部和表面的溫差在20℃到30℃以內;控制混凝土溫度降低的速率在7d內不大于1.5℃/d,以后每天降溫不大于2℃一3℃/d,從雨避免由于溫差過大和降溫過快產生的強度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造成混凝土開裂。
3.2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澆注方法。通常應橫向澆注、縱向推進,一個坡度、分層澆注、一次到頂,混凝土形成的坡度以1:5到1:8為宜。每層澆注厚度以500mm到1000mm為宜。
3.3混凝土振搗要分層、定距、緊插慢拔。振動棒要分三點布置,一點置于漿頭,一點置于泵口,一點置于中間,輾搗到虛漿不下沉,氣泡不上浮。為避免漏振現象的發生:最好要進行一次復振,但是也要注意避免過振造成混凝土離析,振搗時間一般以15,為宜。
3.4要加強混凝土面,一般混凝土澆到設計標高后,用刮杠刮平,木抹子第一遍搓平,在初凝后終凝前進行第二遍收面。從而避免混凝土的脫水干裂。
3.5要加強混凝土的保濕保溫養護。通常要求混凝土初凝后12小時以內要開始養護,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或者噴刷養護液以保濕,覆蓋草氈或麻袋以保溫。春冬季節一般帶模養護以5-7d為宜,夏季帶模養護時間要適當縮短,以2~3d為宜,并且模板外加蓋麻袋或草氈,灑水養護。一般抗滲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3.6減少混凝土的約束措施。混凝土底板表面可設塑料薄膜或者油氈滑動層以減少墊層對底板的約束;墻板的混凝土與樓板要分開澆注,以減少樓板對墻板的約束,從而釋放混凝土的收縮變形,避免裂縫的發生。
3.7泌水處理的方法。在混凝土墊層上要設置0.5%-2%的排水坡度,或者設置排水溝并設置集水坑,將混凝土的泌水及時從集水境中用潛水泵抽出;為避免混凝土泌水在構件內部產生的滲水通道,混凝土通常要進行復振。
結束語
抗滲砼,在使用常規材料和采用一般施工工藝條件下,關鍵是對外加劑、外摻料的選擇通過對各組成材料量比進行調整,完全能滿足施工對凝結時間,坍落度與砼強度及抗滲等級的要求,并能改善砼的可泵性與粘稠的矛盾。
關鍵詞: 抗滲混凝土;水化熱;膨脹劑
1 前言
混凝土中摻入適量膨脹型,使混凝土具有微膨脹自應力,在鋼筋限制條件下產生0.2~0.7Mpa的自應力,可以抵消由一混凝土干縮、溫度等引起的自應力,從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滲及抗裂性能,達到了結構自防水的目的,增強了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使大體積混凝土大面積澆筑成為可能。
混凝土中摻入緩凝型減水劑,可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降低由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高的峰值和推遲出現峰值的時間,當混凝土降溫冷縮開始時,其抗拉強度已經增長到足以抵抗混凝土收縮應力的程度,從而可以消除裂縫的產生。
防水混凝土結構在工業及民用建筑中應用廣泛。大量的地下室、蓄水池、地下水泵房、晾水塔等工業及民用建筑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防水混凝土結構具有經濟、耐用等優點,既可以減少大量的鋼材用量,又可以大大的降低工程造價;而且具有防銹蝕、使用年限耐久等大量優越性;因而,防水混凝土在工業及民用建筑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防水混凝土是一種不需要附加任何只依靠混凝土自身的密實性來達到防水目的的防水材料,它不但可以在工程結構中承擔著防水層的作用,而且還可以起到承重和圍護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求具有一定的抗滲能力,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抗壓強度。它主要是通過控制混凝土組成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級配以及摻加適量的外加劑等措施來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減少毛細管通路,從而達到混凝土結構的不透水性。當前建筑行業中,防水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措施是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常用的方法有:骨料級配法、外加劑法和選用適當的水泥品種等。
2對原材料的要求
2.1一般對于大體積抗滲混凝土為降低水化熱,減少混凝土裂縫,宜采用低水化9b,小收縮的礦渣水泥或者粉煤灰水泥。
2.2粗骨料粒徑在考慮泵送管徑以及鋼筋的筋距基礎上,盡可能采用較大粒徑和良好級配的石子,以1-3cm石子為宜,從而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避免混凝土裂縫產生。
2.3外加材料。一般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的UEA膨脹劑(8%~12%),或者HE防水劑(4%~10%).以起到微膨脹作用,從而調節收縮變形產生的混凝土裂縫。另外為避免混凝土裂縫的出現,通常要摻加水泥重量0.5%~3%的緩凝劑,以調節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為減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要摻加適量的減水劑;為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遁常摻入16%~26%的粉煤灰或其它活性摻合料。
2.4水泥 防水混凝土對水泥品種的選擇,在北方一般均要求防水混凝土結構具有抗凍的要求;因而一般要求首先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并應選用摻合料較少的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和粉煤灰質硅酸鹽水泥。當防水混凝土受到侵蝕性介質作用時,則應該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選用水泥。一般來說,防水混凝土結構所用水泥標號不宜低于R32.5。
2.5粗細骨料 防水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均要嚴格加以控制;防水混凝土所用砂、石骨料比較嚴格的要求。防水混凝土用石子的粒徑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宜大于1%,吸水率不應大于1.5%,并且不得含有呈塊狀或包裹石子表面的泥土。防水混凝土宜采用中砂。防水混凝土所用各級骨料,不論從外型、品種、粒徑、級配以及雜質含量、物理機械性能上來講,都對防水混凝土的抗滲性及強度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石子外型的要求必須是組織細密、形狀整齊,其中尤以圓形卵石和方整碎石為佳,砂子要求顆粒勻稱、圓滑,以河砂為優。石子宜選用河卵石,因為卵石顆粒表面圓滑,所拌制成的混凝土拌合料合宜性好易于澆搗密實,抗滲性要比用碎石配制的好。為了保證防水混凝土的抗滲性,在骨料級配中可以摻入一定數量的微細骨料(粒徑.小于0.15mm),來填充混凝土中的微孔,這對混凝土的抗滲性有很大影響,如摻加的適當,不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而且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但是不能摻加過量,過量后反而會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性并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實踐經驗證明,比較適宜的摻加量以占混凝土用總骨料的2.5~8.0%為宜。防水混凝土的含砂率應為35~40%為宜,灰砂比應為1:2~1:2.5。
3施工要點
3.1首先要注意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冬季混凝土入模不低于10℃.春秋夏季入模溫度一般控制在比最高氣溫低2---3℃為宜:并設立可靠的測溫措施;控制混凝土內部和表面的溫差在20℃到30℃以內;控制混凝土溫度降低的速率在7d內不大于1.5℃/d,以后每天降溫不大于2℃一3℃/d,從雨避免由于溫差過大和降溫過快產生的強度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造成混凝土開裂。
3.2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澆注方法。通常應橫向澆注、縱向推進,一個坡度、分層澆注、一次到頂,混凝土形成的坡度以1:5到1:8為宜。每層澆注厚度以500mm到1000mm為宜。
3.3混凝土振搗要分層、定距、緊插慢拔。振動棒要分三點布置,一點置于漿頭,一點置于泵口,一點置于中間,輾搗到虛漿不下沉,氣泡不上浮。為避免漏振現象的發生:最好要進行一次復振,但是也要注意避免過振造成混凝土離析,振搗時間一般以15,為宜。
3.4要加強混凝土面,一般混凝土澆到設計標高后,用刮杠刮平,木抹子第一遍搓平,在初凝后終凝前進行第二遍收面。從而避免混凝土的脫水干裂。
3.5要加強混凝土的保濕保溫養護。通常要求混凝土初凝后12小時以內要開始養護,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或者噴刷養護液以保濕,覆蓋草氈或麻袋以保溫。春冬季節一般帶模養護以5-7d為宜,夏季帶模養護時間要適當縮短,以2~3d為宜,并且模板外加蓋麻袋或草氈,灑水養護。一般抗滲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3.6減少混凝土的約束措施。混凝土底板表面可設塑料薄膜或者油氈滑動層以減少墊層對底板的約束;墻板的混凝土與樓板要分開澆注,以減少樓板對墻板的約束,從而釋放混凝土的收縮變形,避免裂縫的發生。
3.7泌水處理的方法。在混凝土墊層上要設置0.5%-2%的排水坡度,或者設置排水溝并設置集水坑,將混凝土的泌水及時從集水境中用潛水泵抽出;為避免混凝土泌水在構件內部產生的滲水通道,混凝土通常要進行復振。
結束語
抗滲砼,在使用常規材料和采用一般施工工藝條件下,關鍵是對外加劑、外摻料的選擇通過對各組成材料量比進行調整,完全能滿足施工對凝結時間,坍落度與砼強度及抗滲等級的要求,并能改善砼的可泵性與粘稠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