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混凝土的制作、混凝土的運輸、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的養護等幾方面闡述了混凝土施工中質量的控制方法, 并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是鋼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過程有混凝土的制作、運輸、澆筑和養護等。
1、混凝土的制作
混凝土的制作就是根據混凝土的配合比,把水泥、砂、石、外加劑、礦物摻和料和水通過攪拌的手段使其成為均質的混凝土。水泥進場時應對其品種、級別、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應對其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復驗,其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當在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3 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1 個月)時,應進行復驗,并按復驗結果使用。在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同時要注意砂石級配的變化。
1.1混凝土配合比的確定
混凝土應根據實際采用的原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方法等標準進行試驗、試配,以滿足混凝土強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經驗配合比。同時,應考慮符合經濟、合理的原則。我們一般是根據實驗室給出的配合比進行指導生產?;炷辽a時,砂、石的實際含水率可能與配合比設計存在差異,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應測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據測試結果調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1.2混凝土攪拌
為了拌制出均勻優質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選擇攪拌機外,還必須正確地確定攪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攪拌時間和投料順序等。一次投料量,不同類型的攪拌機都有一定的進料容量,攪拌機不宜超載,以免影響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勻性,容量以下。施工配料就是根據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現場攪拌機的型號,確定現場攪拌時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攪拌混凝土時,根據計算出的各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進行投料。同時一定要注意用水量添加,控制好水灰比。
2、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的運輸是指混凝土拌和物自攪拌機中出料至澆筑入模這一過程。
2.1對混凝土運輸的要求
在運輸過程中應保持混凝土的均質性,避免產生分離、泌水等現象。保持好的流動性?;炷翍刂坪脻沧r間,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澆筑完畢?;炷恋倪\輸應保證混凝土的灌筑量。對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許留施工縫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的運輸必須保證其澆筑工作的連續進行。
2.2混凝土的運輸方法
混凝土運輸分為地面運輸、垂直運輸和樓地面運輸三種情況。運輸預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卸汽車或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炷寥鐏碜袁F場攪拌站,多采用小型機動翻斗車、雙輪手推車等。混凝土垂直運輸多采用塔式起重機、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樓地面運輸一般以雙輪手推車為主。
3、混凝土的現場澆筑
3.1混凝土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檢查模板的標高、位置、尺寸、強度和剛度是否符合要求;檢查鋼筋和預埋件的位置、數量和保護層厚度,并將檢查結果填入隱蔽工程記錄表;清除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的油污;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堵嚴;對木模板應用清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澆筑混凝土時,應清除淤泥和雜物,并應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對干燥的非粘性土,應用水濕潤;對未風化的巖土,應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積水。在降雨雪時,不宜露天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澆筑,應由低處往高處分層澆筑。每層的厚度應根據搗實方法、結構的配筋情況等因素確定。
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填入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澆筑中不得發生離析現象;當澆筑高度超過3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混凝土澆筑后,必須保證混凝土均勻密實,充滿整個模板空間,新舊混凝土結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潔。
為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宜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炷吝\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3.2施工縫
由于技術上的原因或設備、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澆筑不能連續進行,中間的間歇時間需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則應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由于該處新舊混凝土的結合力較差,是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3.3混凝土的搗實
混凝土的搗實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與密實的過程,從而保證混凝土結構構件外形正確,表面平整,內部密實。混凝土的強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設計的要求。
混凝土澆筑入模后應立即進行充分的振搗,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滿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氣泡,使混凝土拌和物獲得最大的密實度和均勻性。
混凝土的振搗分為人工振搗和機械振搗。人工振搗是利用搗棍或插釬等用人力對混凝土進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機械或工程量不大時才采用人工振搗。采用機械振實混凝土,早期強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轉,提高生產率,并能獲得高質量的混凝土,應盡可能采用。
4、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的強度是在一定溫度、濕度條件下,通過水泥的水化逐步發展的。在4~40℃圍內,溫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則強度越高。反之,隨溫度的降低,水泥水化速度減慢,混凝土強度發展也就遲緩。當溫度低于0℃以下時,水泥水化基本停止,并且因水結冰膨脹,而使混凝土強度降低,甚至使混凝土破壞(即凍疏)。
另外,為滿足水泥水化的需要,混凝土澆筑后,就保持一定時間的潮濕,若濕度不夠,導致失水,會嚴重影響強度,使混凝土結構疏松,產生干縮裂縫,影響耐久性。一般混凝土在澆筑后12h內進行覆蓋,待具有一定強度時應注意澆水養護。對于用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和礦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澆水養護日期不得少于7晝夜;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或摻用緩凝劑及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澆水養護日期不得少于14晝夜;在澆水養護期應確?;炷帘砻嬗幸欢ǖ某睗穸龋詈靡w好草包,澆水濕透草包;當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混凝土表面不便澆水時,應涂刷保護層(如刷薄膜養生液等)以防止混凝土內的水分蒸發。
5、提高強度和促進強度發展的措施
5.1采用高強度等級水泥和快硬早強類水泥。
5.2采用干硬性混凝土。
5.3采用外加劑和外摻料。
5.4采用蒸汽養護和蒸壓養護。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是鋼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過程有混凝土的制作、運輸、澆筑和養護等。
1、混凝土的制作
混凝土的制作就是根據混凝土的配合比,把水泥、砂、石、外加劑、礦物摻和料和水通過攪拌的手段使其成為均質的混凝土。水泥進場時應對其品種、級別、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應對其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復驗,其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當在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3 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1 個月)時,應進行復驗,并按復驗結果使用。在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同時要注意砂石級配的變化。
1.1混凝土配合比的確定
混凝土應根據實際采用的原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試驗方法等標準進行試驗、試配,以滿足混凝土強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經驗配合比。同時,應考慮符合經濟、合理的原則。我們一般是根據實驗室給出的配合比進行指導生產?;炷辽a時,砂、石的實際含水率可能與配合比設計存在差異,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應測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據測試結果調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1.2混凝土攪拌
為了拌制出均勻優質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選擇攪拌機外,還必須正確地確定攪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攪拌時間和投料順序等。一次投料量,不同類型的攪拌機都有一定的進料容量,攪拌機不宜超載,以免影響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勻性,容量以下。施工配料就是根據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現場攪拌機的型號,確定現場攪拌時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攪拌混凝土時,根據計算出的各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進行投料。同時一定要注意用水量添加,控制好水灰比。
2、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的運輸是指混凝土拌和物自攪拌機中出料至澆筑入模這一過程。
2.1對混凝土運輸的要求
在運輸過程中應保持混凝土的均質性,避免產生分離、泌水等現象。保持好的流動性?;炷翍刂坪脻沧r間,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澆筑完畢?;炷恋倪\輸應保證混凝土的灌筑量。對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許留施工縫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的運輸必須保證其澆筑工作的連續進行。
2.2混凝土的運輸方法
混凝土運輸分為地面運輸、垂直運輸和樓地面運輸三種情況。運輸預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卸汽車或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炷寥鐏碜袁F場攪拌站,多采用小型機動翻斗車、雙輪手推車等。混凝土垂直運輸多采用塔式起重機、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樓地面運輸一般以雙輪手推車為主。
3、混凝土的現場澆筑
3.1混凝土澆筑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檢查模板的標高、位置、尺寸、強度和剛度是否符合要求;檢查鋼筋和預埋件的位置、數量和保護層厚度,并將檢查結果填入隱蔽工程記錄表;清除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的油污;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堵嚴;對木模板應用清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澆筑混凝土時,應清除淤泥和雜物,并應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對干燥的非粘性土,應用水濕潤;對未風化的巖土,應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積水。在降雨雪時,不宜露天澆筑混凝土
混凝土的澆筑,應由低處往高處分層澆筑。每層的厚度應根據搗實方法、結構的配筋情況等因素確定。
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填入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澆筑中不得發生離析現象;當澆筑高度超過3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混凝土澆筑后,必須保證混凝土均勻密實,充滿整個模板空間,新舊混凝土結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潔。
為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宜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炷吝\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3.2施工縫
由于技術上的原因或設備、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澆筑不能連續進行,中間的間歇時間需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則應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由于該處新舊混凝土的結合力較差,是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3.3混凝土的搗實
混凝土的搗實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與密實的過程,從而保證混凝土結構構件外形正確,表面平整,內部密實。混凝土的強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設計的要求。
混凝土澆筑入模后應立即進行充分的振搗,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滿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氣泡,使混凝土拌和物獲得最大的密實度和均勻性。
混凝土的振搗分為人工振搗和機械振搗。人工振搗是利用搗棍或插釬等用人力對混凝土進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機械或工程量不大時才采用人工振搗。采用機械振實混凝土,早期強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轉,提高生產率,并能獲得高質量的混凝土,應盡可能采用。
4、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的強度是在一定溫度、濕度條件下,通過水泥的水化逐步發展的。在4~40℃圍內,溫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則強度越高。反之,隨溫度的降低,水泥水化速度減慢,混凝土強度發展也就遲緩。當溫度低于0℃以下時,水泥水化基本停止,并且因水結冰膨脹,而使混凝土強度降低,甚至使混凝土破壞(即凍疏)。
另外,為滿足水泥水化的需要,混凝土澆筑后,就保持一定時間的潮濕,若濕度不夠,導致失水,會嚴重影響強度,使混凝土結構疏松,產生干縮裂縫,影響耐久性。一般混凝土在澆筑后12h內進行覆蓋,待具有一定強度時應注意澆水養護。對于用硅酸鹽水泥、普通水泥和礦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澆水養護日期不得少于7晝夜;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或摻用緩凝劑及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澆水養護日期不得少于14晝夜;在澆水養護期應確?;炷帘砻嬗幸欢ǖ某睗穸龋詈靡w好草包,澆水濕透草包;當平均氣溫低于5℃時,不得澆水;混凝土表面不便澆水時,應涂刷保護層(如刷薄膜養生液等)以防止混凝土內的水分蒸發。
5、提高強度和促進強度發展的措施
5.1采用高強度等級水泥和快硬早強類水泥。
5.2采用干硬性混凝土。
5.3采用外加劑和外摻料。
5.4采用蒸汽養護和蒸壓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