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結合自己的施工經驗,對鋼筋砼工程施工中常發生的問題做了較充分的論述,并且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關鍵詞] 模板 鋼筋 砼
鋼筋混凝土分部工程包含模板、鋼筋、砼3 個分項工程,各分項工程在施工中都存在諸多問題,施工單位應予以重視,避免事故的發生。
1 模板
模板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混凝土構件的質量、外形、安全、速度、成本以及使用功能。
1.1 模板支撐系統失穩造成倒塌事故。
1.2 底層支撐的地基夯實不夠,且無墊方,立底模的垂直支撐,有的工地忽視地基夯實工作,常造成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水淋濕基土而軟化,使受力的支撐隨之沉降,造成已澆筑好的梁,板底彎曲變形,裂縫等缺陷。
1.3 因模板的強度不足而脹模、立墻、柱、梁模板有的工地沒有根據構件的厚度和高度的變化而設計、支模、夾具、對銷螺栓的間距大,則模板的強度不足,尤其是用泵送砼的澆筑速度快,張力大,時有脹模現象發生。
1.4 模板的縫隙大,孔洞不補而漏漿。有的模板的縫隙大于4mm ,有的舊鋼模板上的孔洞不補,在澆混凝土時因漏漿而產生露石;蜂窩、麻面等缺陷。
1.5 預埋件,預留孔洞漏放和位移。如某車間屋蓋施工中有根焊好的檀條傾倒,造成工人墜落的死亡事故,主要是檀條端頭予埋件的鐵腳只有20mm 長,無錨固作用。予埋件有漏放的、移位的、放反的、給構件安裝工作帶來困難,不得不用補強,加焊襯墊等方法來彌補,各工地要設專人負責,檢查核對予埋件的質量、型號,確保位置準確,并能牢固地固定在模板的位置上。
1.6 墻、柱等的側模板下部,宜留設消除垃圾和積水的活動模板,是防止混凝土,不夾渣方法之一。
1.7 有的構件混凝土尚未達到規定的拆模強度,尤其是懸挑構件的抗傾覆荷載還沒有壓上去,就盲目提前拆除承重支撐和底模。時有發生構件裂縫和傾覆、坍塌事故。拆除砼構件模板,必須嚴格按《規范》GB50204 —92 中規定的砼強度,方可拆除。
2 鋼筋
施工中對鋼筋的直徑、級別、根數、形狀、接頭位置和保護層都必須達到設計規定和滿足規范要求,是保證質量的先決條件,必須消除以下錯誤的做法。
2.1 施工中偷減鋼筋用量。
2.2 施工管理不善,不按圖施工。
2.3 鋼筋的錨固長度不足。
2.4 鋼筋接頭不符合規定。
2.5 鋼筋老銹不除。
2.6 鋼筋保護層的偏差。鋼筋和砼共同工作的先決條件是鋼筋周圍要有混凝土包裹,才能保護鋼筋不生銹。如保護層偏小,混凝土碳化后鋼筋就會銹蝕,體積膨脹砼裂縫擴大而脫落,保護層過大,則構件截面的有效高度減少,降低構件的承載能力。
3 混凝土
3.1 材料的質量控制不嚴。a. 對進場的水泥不復試,尤其是小水泥廠生產的水泥質量不穩定。b. 不同品種、不同標號的水泥混放。不同水泥品種混用,也同樣影響工程質量,必須嚴格控制。c. 砂、石子的含泥量控制不嚴,骨料表面附著的粘土,灰塵和有機雜質,會影響水泥的粘結。凡配制砼的骨料必須認真沖洗潔凈,將含泥量控制在2 %以內。這是保證砼強度穩定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d. 外加劑使用不當。摻抗凍劑的不抗凍,尤其是計量不準,容易產生事故,如某熱電廠鍋爐的基礎砼中,摻木質素磺酸鈣摻量多于規定3 —4倍,導致砼坍落度達18mm ,石子下沉,混凝土結構不均勻,澆筑后100h 仍不凝固硬化,28d 的強度不足32 %而返工,故混凝土摻外加劑必須認真計量。
3.2 砼的拌制不規范。宜按《規范》先到化驗室做配比試驗后到現場進行現場配合比確定后才能進行施工。
3.3 攪拌砼不計量。有了正確的配合比,在攪拌時不計量,混凝土強度還是沒有保證。
3.4 砼要隨拌隨澆筑。
3.5 砼振搗不當。a. 由于砼沒有振搗密實,構件的麻面、露面、露筋、鼠洞等缺陷屢見不鮮。b. 為了確保澆筑質量,必須控制砼每層的下料厚度,一般用插入式振搗棒振實的砼厚度不宜大于400mm ,振動頭移動的間距不宜大于300mm。必須控制不漏振,不少振,不過振,要掌握“快插慢拔”的方法,振搗密實是提高砼構件質量的主要條件。
3.6 不重視砼構件養護。砼構件澆筑后需要及時濕養護,使水泥繼續水化,因不及時養護或不養護,常造成表面失水而干裂,水泥不能繼續硬化,尤其是在夏季高溫有風天氣失水更快,砼強度一般比養護的要降低30 %左右。養護方法有3 種;a. 用塑料膜封閉養護; b. 噴涂養護方液;c. 澆水或蓄水養護不小于7d ,冬期還要作好防凍保暖工作。
4 結束語
砼施工中易發生的事情很多,只要我們嚴把質量關,按《規范》和規程進行超作是可以杜絕以上各種隱患的發生,使建筑產品能夠得到社會認可,企業才能充分的發展,效益才能得到增長、質量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