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要介紹了混凝土板在發生損傷而需補修時的補修工法,從構造對策和機能對策上做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鋪裝;補修技術;工法
中圖分類號:U416121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 - 3383 (2006) 11 - 0032 - 02
近十年來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了飛速的發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大多采用半剛性的水泥穩定材料做基層,在潮濕地帶采用粗粒料填筑路床,在季凍區還要考慮滿足最小凍深進行設計。
水泥混凝土路面損傷的原因有設計上的原因,也有施工上的原因。路面長期在荷載作用下發生磨耗、沖擊、超載、水的侵蝕、凍融循環的影響,以及混凝土發生的化學反應等原因都能造成混凝土板的損傷。
混凝土板的表面部分在發生損傷而需補修時,從工法上分為構造對策工法、機能對策工法兩種。
1 構造對策工法
(1) 更新混凝土法:在混凝土板大面積發生破損時,采用此工法。更新混凝土工法,在水泥混凝土鋪裝及瀝青混凝土鋪裝上都有使用。更新面積要根據路基、基層及交通量的狀況綜合考慮而定。
(2) 罩面工法:在原混凝土板上鋪設瀝青混凝土或重新鋪裝新的水泥混凝土的工法,以提高混凝土板的承載力及耐久性。在罩面前要處理不良位置的坑洞及反射裂縫。
(3) 條鋼工法:在混凝土發生裂縫的位置切槽,在其中埋設鋼板,在發生裂縫的兩側用鋼板聯結的工法。
(4) 注入工法:混凝土板和路基之間產生空隙和空洞時,將發生沉降的板抬到通常位置時所用的工法。注入材料通常應用瀝青類的注入材料。
2 機能對策工法
(1)補坑工法:混凝土板在發生欠損、段差等損傷時,用充填材料使路面的平整得以迅速恢復的應急恢復工法。充填材料有水泥類、瀝青類、樹脂類等材料。
(2) 嵌縫工法:在接縫處的填充材料發生脫落、老化、裂縫、剝離等。混凝土板發生裂縫的情況下,注入填充材料進行充填的工法。
(3) 表面處理工法:混凝土板由于汽車防滑鏈造成的剝落、拋光、表層剝離等情況時,進行薄層鋪裝的施工工法。
(4) 粗面處理法:為了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滑性能而實施的工法。
(5) 刻槽工法:混凝土板上刻槽,為了改善雨天行車安全及提高抗滑性能而實施的工法。
3 混凝土薄層罩面工法簡介
3.1 概要
(1) 將舊混凝土鋪裝版挖除后,新鋪設4~8 cm厚的混凝土的工法。
(2) 為了提高新舊混凝土的接合,要進行除銹噴凈處理。
3.2 特點
(1) 厚混凝土鋪裝可以用混凝土進行修繕。
(2) 使用材料及產生的廢棄物會很少。
3.3 施工順序
3.4 用途
(1) 用于因磨耗引起的表面粗糙、車轍、凹槽、抗滑性能低下等混凝土鋪裝的補修。
(2) 隧道等表面高度不能改變的混凝土鋪裝的補修。
(3) 板厚不足混凝土板的增厚。
4 條鋼工法簡介
(1) 概要:道路、機場、工廠工作臺等發生裂縫板的補修工法。在發生裂縫的兩側混凝土板上切開10~12 mm ,深80~100 mm 的槽,在槽內插入鋼板,用高強度樹脂漿固定后,將兩塊板聯結起來,以傳遞荷載的工法。
(2) 構造例(見圖2 、圖3 、圖4)
(3) 特點
①切槽寬10~12 mm ,比較窄,補修位置從視覺上并不顯眼;
②在裂縫處也可以傳遞荷載;
③能防止罩面后位置重復出現裂縫。
(4) 用途:道路、機場、工廠工作臺等各種混凝土板裂縫的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