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應用技術 » 正文

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現象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6-05  作者:孫 兵 叢俊良
核心提示: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現象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現的質量通病,主要表現是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漿少,碎石多,碎石之間出現空隙,形成蜂窩狀的孔洞。
 
    導致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現象的因素很多,歸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原因。一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碎石、水泥材料計量錯誤或加水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碎石多。二是混凝土攪拌時間短,沒有拌合均勻,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三是未按操作規程澆注混凝土,下料不當,使碎石集中,造成混凝土離析。四是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沒有分段、分層灌注,振搗不實或下料與振搗配合不好,未允分振搗又下料。五是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穩定性不足,振搗混凝土時模板移位,造成嚴重漏漿。
 
    雖然混凝土表面出現蜂窩現象是經常發生的質量通病,但嚴格按照規范施工,采取一些預防措施,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是混凝土配料時嚴格控制配合比,經常檢查,保證材料計量準確。二是混凝土拌合均勻,顏色一致,其攪拌最短時間符合規范規定。三是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m,如超過,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四是混凝土的振搗分層搗固,澆注層的厚度不得超過振動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搗實混凝土拌合物時。插入式振搗器移動間距不大干其作用半徑的1.5倍;對細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則不大干其作用半徑的1倍。振搗器至模板的距離不大干振搗器有效作用半徑的1/2。為保證上下層混凝土結合良好,振搗棒要插入下層混凝土5 cm。混凝土振搗時,必須掌握好每點的振搗時間。正常的振搗停止現象可避免混凝土顯著下沉,不出現氣泡。五是澆注混凝土時,經常觀察模板,發現有模板走動,立應即停止澆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一旦表面出現了蜂窩現象,在不影響建筑物結構穩定的前提下,經監理工程師同意,也可采取以下辦法進行補救。混凝土有小蜂窩時,可先用水沖洗干凈,然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漿修補。如果是大蜂窩。則應先將松動的碎石和突出的顆粒剔除,盡量形成喇叭口,外口要大,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填入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搗實并加強養護。
 
 
[ 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建昌县| 九寨沟县| 文化| 隆尧县| 广宁县| 仪陇县| 连山| 饶河县| 平凉市| 武城县| 吉隆县| 中宁县| 离岛区| 南京市| 铜陵市| 濮阳市| 内黄县| 兴山县| 镇康县| 旬邑县| 日土县| 嘉黎县| 永平县| 黑水县| 遵义市| 宁德市| 奉新县| 灵璧县| 资源县| 公安县| 兴化市| 白城市| 镇沅| 玛曲县| 八宿县| 惠安县| 普兰店市| 若尔盖县| 孙吴县|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