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用于道路、樓板或薄壁等部位時,常會出現表面“起砂”。其混凝土面層粗糙,光潔度差,顏色發白,不堅實。走動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時象干水泥面。隨著走動次數增多,砂粒逐步松動,露出松散的水泥顆粒及砂子。 表面“起砂”是面層強度不夠造成的,面層強度不夠的原因又有很多:原材料不合格,施工操作不當,養護不當,設計不當等都有可能造成水泥地面起砂。雖然混凝土表面的“起砂”并不影響其抗壓強度等級,但會嚴重破壞混凝土路面或樓面的耐磨性、抗滲性、美觀性與長期耐久壽命,對工程質量不利。混凝土地面“起砂”的原因:
“起砂”的主要原因不是粉煤灰或其它混合材或摻合料的浮面,而是混凝土表層結構疏松、強度偏低。導致混凝土表層結構疏松、強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混凝土表層的水灰比大于混凝土內部,表層水化產物之間搭接不致密,孔隙率大。
二方面:混凝土養護不當,施工早期水分散失過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層的水泥得不到足夠的水分進行水化。檢測混凝土表層中水泥的水化程度,可幫助判別“起砂”的原因。表層水泥水化程度較高主要是由于泌水所致,表層水泥水化程度較低,則主要是施工養護不當所致。
一、混凝土表面“起砂”的原因:
1、水泥質量問題
不合格水泥或過期受潮的水泥中有效成分偏少,直接造成水泥地面強度不夠,出現起砂現象。買水泥時應選擇正規經銷商,不能圖便宜,收貨時應檢查水泥是否結塊。
2、水泥用量過少
…………
點擊下載全文:混凝土表面起砂的原因及預防措施